我们都想养育自信的孩子,但你知道,自信是什么吗?
如果你想把自信的种子,埋进孩子心里,慢慢发芽。那请用这6句话告诉孩子,什么是自信。
一:自信是你举手回答问题时,虽然紧张,但还是勇敢站起来说:“我想试试看。”
朋友家儿子,整整一个学期,都没有在课堂上举过一次手。
妈妈问他:“为什么从来不回答问题?”
他低着头,小声说:“我怕说错,大家会笑我。”
很多孩子,其实不是不知道答案,而是不敢说出口。怕错,怕笑话,怕老师说“不对”。
这个时候,我们说的话特别关键。
妈妈要是皱着眉头说:“你胆子怎么这么小啊?”孩子只会更退缩。
但如果,妈妈在他尝试之后拍拍他,说:
“你上课举手了对吧?妈妈听老师说啦。你心里可能有些紧张,但还是勇敢站起来,真的好棒!”
他会悄悄挺直腰板,下次再试一次。
孩子的自信,不是从“说对”开始的,而是从“我敢说”慢慢开始的。
你越是在他怯生生举起手的时候夸他,他越敢再来一次。他的声音会越来越响,眼神也越来越亮。
二:自信是你摔了一跤,但爬起来拍拍膝盖,笑着说:“接着来!”
孩子难免有摔倒、失败、丢脸的时刻。
如果我们在旁边说:“你怎么不小心点?”
那可能,他下次就不敢上场了。
但如果我们蹲下来问:“摔疼了吗?来,拍拍膝盖,我们接着上。”
他心里的那些担忧、害怕和惶恐,就会一扫而空。
经常赢的人,不一定自信,但输得起、跌倒后还能笑着站起来的人,一定是自信的人。
三:自信是你比赛没得奖,但仍能笑着说:“我喜欢我的作品。”
现在的孩子,太容易被奖项和等级“框住”了。画画比得奖,弹琴比级别,做题比分数。
慢慢地,他们眼里只有“我有没有获奖”,却忘了“我喜不喜欢自己做的事”。
我一亲戚家孩子,画画比赛时,画了一幅星空图,但没获奖。
他一开始闷闷不乐,后来自己把画挂在墙上,还在底下写上一行字:“我喜欢我画的星星,它们是最好看的。”
孩子妈妈看到后,由衷地赞叹了一句:“这幅画,我也很喜欢,仿佛看到了夜空。”
孩子的世界还很小,他对自己的判断,很多时候,就是来自父母的一句话。
如果我们总盯着成绩、分数、结果,那他就会忘记,那个最初让他快乐的初衷和参与的过程。
但如果我们让他知道:“你自己喜欢,比得奖更重要。”
那他就会愿意一直坚持下去,不管有没有人鼓掌。
四:自信,是摔了好多次,依然再爬起来说:我快学会了!
你还记得,孩子第一次学骑车的样子吗?
小脑袋套着头盔,小手紧握车把,轮子还没滚几步,人就“咚”地摔在地上。膝盖红了,眼眶也红了:“我不学了,太难了……”
这时候,我们说的话,很关键。
我们要是说:“别的孩子都能学会,你怎么学不会呢?”
孩子可能会觉得,自己真的不如“别人”。
但如果,我们蹲下身来说:“妈妈看到,你摔了5-6次都没有放弃,已经很厉害啦。”
他可能就拍拍裤子,又把车扶起来了。并且,自信也一点点建立起来了。
五:自信,是听见“你不行”,你还是默默想:我可以慢慢做到
一位宝妈说,她的女儿,很怕被否定。
哪怕一句“你字写得真丑”“你真笨,这都不会”,就足以让她一整天都不开心。
宝妈知道,女儿每次跟她说这些小烦恼时,并不是想听大道理,而是想得到肯定:“其实你已经很棒了。”
宝妈没有别急着说“咱们不搭理他们”,也没反过来批评孩子“他们本来就说得对,不想被说,你就要自己改啊”。
她先共情了女儿的情绪:“看来被他们说你不好,你很不开心。”
接着,她问女儿:“那你自己觉得,相比之前,你有进步吗?”
女儿信心满满地说:“当然有啊,你看我之前的字,老是写到边框外面去了,现在写得多工整!”
妈妈点点头:“嗯,确实有进步,如果你能坚持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,那他们总有一天会知道,你超级厉害的!”
听完这话,女儿眼中的暗淡,慢慢转为了光芒。
真正的自信,不是被别人夸出来的,是他在一次次怀疑里,还能慢慢相信自己。
有时候,他不是没信心,是还没找到那个“值得相信”的自己。
我们可以做的,就是在他不确定的时候,帮他看到自己努力的地方。
六:自信,是你在上台前,心里慌得要命,却依然迈开了步子
在幼儿园晚会,看到一个孩子,盯着舞台,用颤抖的声音跟妈妈说:“我不想上去了,好紧张。
妈妈没有说:“怎么能不上?大家都在等你呢。”
而是抱了抱他:“我知道你有些紧张,但你已经准备得很好了。来,我们深呼吸,相信自己,去吧。我会一直在台下看着你的。”
他真的就鼓起勇气,走上台去。
自信,不是“不害怕”,而是“就算害怕,我也愿意往前一步”。
有的孩子,不张扬,甚至会有些不起眼。
但他们,会在一次次的小小挑战中,把自信,悄悄种进了心里。
自信,不是你告诉他“你可以”,而是他在你温柔坚定的陪伴里,慢慢相信:“我真的可以。”